黃斑位于視網膜中央,是視力敏感區,負責視覺和色覺的視錐細胞就分布于該區域。因此,任何類型的黃斑病變都會引起中心視力的明顯下降、視物色暗、變形等。黃斑裂孔是黃斑病變的類型之一,多見于年長者和高度近視者身上。
年長者和高度近視者易發生黃斑裂孔的原因
對于年長者,隨著年齡增長,玻璃體會開始變性及脫落,脫落不全時就有可能拉扯到黃斑區的視網膜,導致發生撕裂及視網膜組織損傷,形成黃斑裂孔。而高度近視者由于眼軸比正常人長,牽扯到視網膜變松動和脆弱的同時,其黃斑組織也受到影響,因而較易發生黃斑裂孔。
雖然黃斑裂孔有明顯的中央視力下降,出現暗點,或者出現影像變形等癥狀,但仍有部份人可能無法察覺,尤其是早期只有單眼出現病變時,癥狀更是難以察覺,很多人往往是在做眼健康檢查時才發現患上黃斑裂孔。
OTC測出黃斑裂孔,發現不同時期病變
目前,OCT(光學相干斷層掃描)已經廣泛應用于黃斑裂孔的診斷,幫助及早診斷黃斑裂孔及確定裂孔的嚴重程度以決定手術方案,而且還可以監測另一只相對健康的眼睛,以及早發現病變,預防出現嚴重的視力損傷。
檢測出來后,如果黃斑裂孔處于期是不需要手術治療;處于第二至四期就需要考慮玻璃體切除手術;處于第三至第四期,眼睛的視力大多已受到加大破壞,即使手術后裂孔封閉,視力可能也無法理想效果。
除了玻璃體切除術,撕掉有疤痕的視網膜內界膜也是主流方法,通過撕掉內界膜,可以徹底化解拉扯的壓力。另外,還會在眼內灌注特別的氣體以頂壓裂孔,與后方視網膜組織保持貼合,使裂孔能較好地愈合。
黃斑裂孔的治療除了手術自身的優勢外,早發現早治療才能避免視力的損傷。因此,年長者和高度近視者要重視每年眼健康檢查,定期半年或者一年的時間檢查視力、眼底部位等等,發現任何病變若能及早處理,可避免視力的損傷。